移动互联网,现在词频比较高的词汇:极致、体验、尖叫;
这三个词汇,是相互关联也相互影响的;
极致,是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你不能发狠把每个细节做精致了,你的顾客就时刻可能被更完美的产品吸引走。所以,在研发指导上,每个细节,都要不断的提问:是否还能做得更精致更闪亮?
体验,极致的细节服务于良好的体验反馈,但体验的范畴更宽,不仅顾客要在交互时获得良好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内容的影响。所以,体验不是单纯的界面设计,是功能的内涵加上友好的交互,这才能形成顾客的“正体验”;
尖叫,这是一个瞬间的认同点。尖叫的内涵,就是顾客的需要,被你瞬间启发,你做到了他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意想不到的方式,启发了顾客的应用想象空间,就能够激活尖叫。一个产品,一定要在很多点,预埋针对目标顾客的尖叫因素。这里需要清晰的认识:一个功能不会让所有人都尖叫;一个顾客的尖叫,一定不会出现两次;
你的极致给了顾客非常好的体验,局部环节赢得了顾客的尖叫,但有一点是一定要冷静的,顾客不会每次打开界面都尖叫一下,尖叫只是一种瞬间冲击力,可以在瞬间获得顾客的高度认同感。但这只是引导顾客进门,进门后顾客是否还依然喜欢这里、愿意驻留在这里,就要看你背后的内容是否夯实了。
所以,在移动端的研发,不能机械的单纯强调极致、体验、尖叫,最终是否能够获得顾客,还是在内容本身:你提供的功能是否是顾客需要的,你提供的功能是否能够让顾客非常便捷的使用,你提供的功能是否能够真正给顾客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价值,你的产品架构是否能在技术上、理念上代表着时代的进步,不会很快落伍或面临淘汰,……等等。如果能够夯实这一切,那研发的目标一定是成立的、正确的,但最终是否能够赢得顾客、赢得市场,那还需要另外一个层面的技巧——营销,这里不探究。
其实,“极致、体验、尖叫”,还都是表层的,属于研发的战术技巧层面。从研发的更深层面探究,科学、艺术、哲学,这三种思想的体现,才是一个产品真正的内涵。
科学:代表着严谨、推理、精确、逻辑,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对象。一个产品首先要具备科学性,它表现在产品的各个方面,包括名称、封面、界面、功能操作、功能数据关系等,任何的不严谨细节,都会严重的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不严格尊重科学规律而异想天开的创意,落实到产品中,没有真正能够成功的。
艺术:是一种表达,这里不仅仅指产品有形部分的表达,艺术表达同样会渗透到每个内涵的表达。艺术本身没有优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很多成功的产品,研发者并不一定有意识的思考过艺术,但艺术是一种思想,无论研发者自己是否有艺术的意识,但你的表达一定在影响着你的受众,你的艺术造诣会表现在你受众的接受面上。这就类似“泥腿子将军,依然有自己的指挥艺术”是一样的。但如果有主动的艺术意识,主动的把审美的思考注入到产品的每个环节,一定是有益的。不能说乔布斯不是艺术家,虽然他的设计不是表现在艺术展览上,但我相信每个把玩苹果iphone的人,都会感觉到一种艺术的力量和感染力。研发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造诣,对一个产品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哲学: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肤浅的说,它是对人性和人类行为和心理的研究。从做产品角度,你的产品一定是有生命的,你怎么赋予你产品生命特征?你怎么让你的产品能够与人交流互动?让你的产品有自己的形态、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色彩、自己的性格?在哲学层面它既具体又抽象,如果你想具体它,它根本就不存在,如果你想忽略它,那产品就立即失去灵魂。类似宗教,我们谁能够把一个宗教按科学方式做描述?但如果没有宗教,这个世界可能还在洪荒之中呢。
能够把科学、艺术和哲学有机整合在一起的产品,才可能是真正伟大的产品。
再回到移动互联网的开发,似乎话题有些扯远了,但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好像一梦醒来,PC时代就已经边缘化了,毫不留神,手机上各种APP如雨后春笋一样生机盎然,我们是IT人,似乎没有任何理由我们会无视这骤然的变化,也没有任何理由我们能够不参与到这轰轰烈烈的创造行列。我们不仅要成为移动互联的主力军,我们也期望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领跑者。
为了努力在移动互联网软件的研发中能够向社会交付最优秀的产品,我们可以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共同探讨,希望这些文字,能够对我们这个时代中愿意奋不顾身的卷入这场激流中的弄潮儿一个启发。无论最终的胜负输赢,拼搏都是快乐的。
上一篇:注册域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互联网对服务业十大影响